作者:蒂娜
刚进入财富管理行业的时候,是大学毕业刚两年。当时我对理财行业的了解仅限于一般的工作内容。
所以当时我对理财行业成功的定义也很简单,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TOP SALES。
现在,这是我在这个行业的第三年。经历过一些风风雨雨,也见过这个行业的很多规矩。看来我对成功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。
什么是成功?
这是我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。
虽然我还有一个Top的梦想,也非常希望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成为Top,但我不会以此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志。
因为我发现这个措施除了让我感到压力和焦虑之外,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。
于是我开始问自己,我的初心是什么?真的只是业绩报告反映的数字吗?
答案是否定的,其实刚转行做理财的时候,觉得自己比较适合,更重要的是对金融领域很感兴趣,尤其是综合理财。
但不知怎么的,走着走着就失去了最初的心,仿佛只有成为顶尖才是成功。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顶尖的能力和机会,而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,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和成长。
举个例子,我以前是一个财务顾问,不擅长沟通保险产品,尤其是香港保险。但经过去年的系统学习,我开始探索与客户沟通香港保险的最佳方式,并成功为部分客户做了合理的安排,有一种解锁技巧的成就感。
拉长时间线,解锁更多技能,解锁更多与客户沟通的模式,跟进,都会给我带来成就感。久而久之,这些小成就就会积累成阶段性的成功,不断带给我力量而不是焦虑。
所以,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都知道我想说的关于成功的话。成功不应该只是业绩报告中的一个冷冰冰的数字,更应该是自身能力的提升,不仅包括专业能力、沟通能力、客户跟进能力,还包括自我调节能力、客户服务能力。
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理财顾问呢?
首先,学会对你的客户进行分类,并根据他们的分类来安排你的时间。
客户分类可以分为不同的维度,比如从客户交易周期来看,就是把卖出的客户列为A类客户;已跟进一段时间但资金未到期的客户,归为B类;刚见面或者长期跟进没有突破的客户归为C类.
比如从客户资质来说,资质特别好,资质一般。往往大客户跟进周期长,需要我们拉长一线跟进;而普通客户具有单周期相对较快、单笔投资能力小、持续投资能力差的特点。
有了这样的分类,我们接下来就要面临一个问题,就是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?
不用说,在第一种分类的情况下,为了尽快方便交易,跟进自然是A类客户的重点;B类客户,因为我们大概知道客户的财务情况,虽然是B类,但短期内不能列为重点,只要和客户保持联系和互动;C类客户虽然是新客户,但也需要我们花精力去筛选,去建立信任。因此,我们必须在跟踪关键客户或有空闲时间的时候,集中精力与丙类客户保持沟通。
这种沟通可以通过电话。比如,在不太忙的时候,我会集中精力通过电话与一些通过活动获得的客户沟通,然后筛选出可以持续跟进或近期预约的客户。交流也可以通过活动。有一些针对新客户的活动,可以联系新客户参与,以增加信任。
第二类分类往往是目前人们比较容易纠结的地方,无论是优先考虑大客户还是关注普通客户。如果你有足够多的大客户,并且这些大客户与你和公司有很好的纽带,那么不用说,你一定不会有很大的业绩压力,大客户自然是首选。但现实是你可能有几个大客户,但是粘性不强,因为大客户的选择往往更多,所以还是需要维持普通客户来保证性能。
在这种情况下,我建议能量分成50/50,对于大客户不一定要特别频繁,但是每次约会或者活动邀请一定要精心准备,也就是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,这样每次交流才有意义。对于普通客户来说,我们可以更专注于预约和产品对接。这样既能保证我们的业绩,又能保证后期大客户的成交率。
客户分类是一个樵夫磨刀不误砍柴的工作。做好了,对我们每天安排做什么,跟客户谈什么都很有帮助。反之,不做就找不到重点,就很容易陷入每天的假忙。
其次,清楚的了解自己比了解客户更重要。
复盘是我今年最喜欢的词,因为我真的受益匪浅。所谓复盘,其实是一种思维,详细描述了事先的规划,在事件中付出的努力,对自己不足的认可,对未来的期待。
应用于财务顾问,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,一个是跟进客户,一个是自我成长。
在跟进客户方面,可以做以下几点:我们采取了哪些行动,比如我们有没有持续的收购新客户,被收购的新客户有没有让KYC判断他们是否可以转化为潜在客户,如何转化潜在客户,如何深挖和介绍客户等等。其实这是一个漏斗筛选的过程,但通过这个过程我们终于可以发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。
自我成长:我们现在的状态是怎样的,专业能力怎么样,有没有持续改进;我们还能做什么
破的方面,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在某些领域比较薄弱,如何突破等等。复盘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用来督促个人成长的思维。用好复盘的一个核心是: 客观,即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行为以及当时的心态,然后再根据客观的事实去做调整和改进。
举例说明:
我似乎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天不想工作,有时候觉得就是心累,没有任何动力,只想休息。如果是原来,我一定会焦虑,觉得自己业绩还没达标,还有那么多客户需要跟进,哪有什么资格休息。
但后来我发现,即使我强迫自己去联系客户,效果也不好,反而更影响心情。所以,我后来想这可能是身体本身做出的一种反应,人工作到一定阶段总会感到疲倦,既然疲倦那不如休息调整,第二天再继续努力!
结果发现效果很好,从这件小事上我总结出的一个规律是: 耗时长并不一定是好事,因为不一定效率最高,追求单位时间效率,即高效做事才是最终的目标和追求。
这就是比较客观的复盘,遵循客观因素,然后根据结果去调整。
最后,工作不应该是我们的全部,更好的生活是我们更好工作的助力。
在17年以及18年很长一个阶段中,我都在非常努力的工作,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,虽然在那个阶段积攒了大量的客户,但我也有很长一阶时期感觉不到生活本身的幸福感。
当我所有的生活中只有工作的时候,特别是工作遇到阻力的时候就变得更容易沮丧,记得那个时候我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: 我这么努力,追求的到底是什么?
那个时候没有答案,现在有了,答案是幸福。但如果现在是不幸福的,那么努力的意义何在呢?所以总有些时候自己会怀疑工作的价值。
今年我做了很好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,突然就觉得幸福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权力,既然我们有权力去享受,为什么要放弃呢?
然后我发现当我很好的去生活,保持很好的状态时,工作起来动力更足,仿佛这种乐观积极的状态会带来好运,就这样今年似乎比往年更为顺利。也就是我所说的好的生活是我们更好工作的助力。
写在最后
每个人对于成功定义的标准不一样,渐渐的我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,所以有些成功可能我再怎么努力,也达不到。
但是,个人的成长,个人的幸福是在我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的,所以我会一直朝着这两个方向不断精进,让自己不断成长,突破。
来源:顾问云
原标题:你是一个成功的理财顾问吗?